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欢迎您光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抚顺市委员会网站
全站搜索:
政协公告
政协机构
   
人员组成
机构设置
纪实文学集选登
军歌嘹亮——烽火中诞生的《血盟救国军军歌》
作者:王平鲁浏览:49964次时间:2019年10月16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甘做亡国奴的抚顺人孙铭武,孙铭宸兄弟与留日学生张显铭、警祭中队长李栋材等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组织起辽东地区第一支高举义旗的抗日武装队伍“血盟救国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传唱的《血盟救国军军歌》,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

孙铭武,1889年出生,清原县南八家乡中寨子村人,1919年起在东北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22年5月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兼地方保甲团团总。1925年,孙铭武主动从东北军中退役,在沈阳开了一家仅有二十几张床的福兴旅馆,据说黄显声侄子在店里当伙计。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孙铭武正在沈阳,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与清原籍日本留学生张显铭及张东郊等人找到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拜把兄弟黄显声,黄显声指示他们:“要抗日,可以自己拉队伍到东边去干。”

孙铭武回乡后,先到山城镇见于芷山动员其抗日,被于芷山巧言拒绝,组织东北军溃兵也未成功,遂和弟弟孙铭宸(别名孙耀祖)下定决心,自己组织队伍起兵武装抗日。他说服主持家务的二哥孙铭久,以家产筹建抗日义勇军。在面对至亲好友的犹豫、怀疑、担心、指责时,孙铭武力陈救国大义,表达了自己要组织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表示“民族不可辱,国土必收复,杀身毁家何所惧,愿作抗日第一人!我是一天亡国奴也不能当!甘愿破产毁家,图此义举”。孙家兄弟把150亩水田和15间房子典押给沈阳二经街的一家当铺,以所得资金购买了100支枪械、1万余发子弹。孙家的青壮子弟,以及孙家亲属中寨子的老史家,马前寨的老步家等,孙家大院的邻居姜绍泉,都报名参加了这支义勇军。

张显铭因在日本留学,在当地颇有声望,与警甲多有往来,张东郊当过清原八区区长,社会联系较广,两人和当地公安分队长盖光安写信给省公安第九大队兴京第二十八步兵中队长李栋材,以抗日相邀。李栋材经张显铭、张东郊等人联系引见,与孙铭武长谈,最后同意“约期哗变”,将全队拉出武装抗日。

1931年10月初,孙铭武已组织起百余人的抗日队伍,他把队伍拉到清原县南八家乡的四道河村,操演训练。 孙铭武从驻防在新宾的李春润部队那里,秘密请来了周保升和齐洪治做军事教官。孙铭武、张显铭、李栋材3人商定,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各路武装到大苏河乡小苏河村的虫王庙起事。

孙铭武,张显铭返回中寨子后,为了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商定这支义勇军的名字为血盟救国军,并草拟了抗日口号,随后孙铭武决定,由孙铭宸执笔,将口号连缀成歌词,编成军歌,方便大家铭记,激扬斗志。为了便于传唱,由张显铭将当时已经流行于东北民间的《苏武牧羊歌》和流行军歌《大帅练兵歌》捏合在一起,为《军歌》谱了曲。于是,这支注定要铭刻于中华民族史册的军歌,就在正在准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辽东山区诞生了: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起而杀敌,

起来,起来,

我们要团结全国民众,

去战斗!战斗!战斗!  

军歌创作出来了,张显铭找来义勇军的青年战士们,就在孙家大院的院子里开始教唱。

1931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相约起义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三支队伍汇聚到了大苏河乡小苏河村的虫王庙前。队伍聚齐后,

抗日誓师大会立即开始。大家在庙前摆下一条香案,五位首领孙铭武、张显铭、李栋材、张东郊、盖光安每人持香一股,众人各以手枪置于案上,“实弹扳机”,对天盟誓。

宣誓结束,孙铭武登台向全体官兵发表抗日讲演。 他向众人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向大家说明亡国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日本侵略者一来,就要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了,“今后之危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杀贼,民族兴亡,在此一举”!说到激愤之处,孙铭武猛然拔出军刀,挥向左手中指,“刀落指断,血涌如箭”,他把刀扔给侄子孙治平,用右手掐住涌血的左手中指,在庙前的庭柱上,用鲜血写下“血盟救国军”五个大字,为辽东地区第一支抗日义勇军武装命名。孙铭武用流血之手,继续“指书讲演,血滴涔涔”,台下的各路官兵及旁观百姓父老乡亲,无人不为孙铭武的断指立誓之举震惊感泣,群情振奋。

在全场振奋同仇敌忾的声浪中,张显铭宣布血盟救国军正式成立。大家一致推举孙铭武为血盟救国军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张东郊为大队长,盖光安为警队指挥,隋凤武为快马队队长,曲得茂为军师。血盟救国军的领导者们站到了队伍前面,由张显铭宣布了血盟救国军的四大纪律:一,叛国投敌者杀;二,临阵脱逃者杀;三、奸污妇女者杀;四、敢取民间一草一木者杀。

在全场爆发的一阵阵欢呼声、掌声中,孙铭武、孙铭宸、张显铭训练的那支民众武装,唱起了为起义而创作的《血盟救国军军歌》。这歌声低沉、悲壮,又富于韵律感,从扛着各色枪支、神色凝重的民众武装口中缓缓唱出,传向在场的每一个人,随着这歌声的反复回荡,随着这陌生而又似乎熟悉的旋律,在场的全体官兵都慢慢跟唱起来,“起来,起来”的声浪,弥漫在大苏河的山谷间,传向辽东,传向东北,传向全中国。。。。。。

1932年1月19日凌晨,孙铭武等19名血盟救国军主要领导人不幸在三源浦被于芷山暗害,张显铭死里逃生,于1932年端午节逃到北平,找到了“救国会”。从辽西赶回来的孙铭宸埋葬了兄长孙铭武的尸首,继续战斗,当年5月带领血盟救国军残部500余人投到辽东民众自卫军李春润麾下,被任命为第六旅旅长。这支部队一直战斗到1932年11月,才随同唐聚五、郭景珊等人辗转撤到辽西,参加了以后的辽西及热河抗战,把《血盟救国军军歌》唱到了辽西,唐聚五、郭景珊及后来采访过唐聚五的陈瑜(即田汉)都知道这首歌。

1932年12月,孙铭宸入关找到“救国会”,曾多次在北平举行爱国讲演,高唱《血盟救国军军歌》 他被任命为第三军团第四梯队总参议后,奉命返回辽东重组抗日武装。1933年2月10日,孙铭宸在大连不幸被捕,英勇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没有忘记率先抗日的英雄。1953年8月,孙铭武、孙铭宸的后人分别领到了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烈士证”,这是解放后东北义勇军最早的两张“烈士证”,比其他义勇军烈士早了近30年。2002年9月28日,孙铭武的儿子孙超老人接受了抚顺市社科院王平鲁的采访,在听到孙家两位烈士的事迹已经写入《辽宁党史人物传》的消息后,激动之余脱口说,“老孙家的队伍不仅抗日早,还有抗日歌曲呢,很像国歌呢”,并用他那苍老的嗓音,完整地唱出了《血盟救国军军歌》,歌声深沉激越,震撼人心。

2005年10月1日,白凤羽在《抚顺日报》上发表了《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抚顺发现我国最早一首义勇军歌》一文,《血盟救国军军歌》公开面世。

《血盟救国军军歌》公开面世后,不断得到各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评价。2007年6月由全国政协编撰、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称:“孙铭武、张显铭、孙耀祖在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孙铭武、孙铭宸兄弟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他们无愧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

抚顺,这座英雄城市所集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抚顺人民奋勇前行。

稿件选自由抚顺市政协编辑、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奋斗成就梦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