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举行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会体会议上,政协抚顺市委员会作了题为《关于打造“圈”“区”融合生态文明样板区的建议》的书面发言,为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建言。
建设“生态文明样板区”,是省委、省政府围绕“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确定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市政协在深入调研时了解到,抚顺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与辽东绿色经济区的衔接地,与沈阳的物流、客流和经济联系度位居沈阳都市圈各市前茅,沈白客专开通后,将进一步增强“圈”“区”通达的快捷度。立足抚顺与沈阳山同脉、水同源、文化同宗、经济密联、沈抚同城的优势,推动“圈”“区”联动互补、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圈”“区”融合生态文明样板区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
《建议》提出,协同守护“辽宁水塔”,夯实“圈”“区”融合生态基础。辽宁最重要的水源地——大伙房水库座落在抚顺,是惠及辽宁七城市的供水线、生命线。立足构建生态命运共同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实现向生产、向生活要水质的目标。立足全流域、全区域、多层次系统治理,坚持上下游治理联动、城乡责任共担,推进“水塔”共守、生态共治、利益共享。立足保护与发展的完整性、协调性、准确性,进一步优化调整保护与发展空间,将保护功能较强的乡镇划入辽东绿色经济区。立足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合理布局生态廊道,积极申报创建大伙房水库国家公园,扎实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
《建议》提出,协同推动绿色转型,构建“圈”“区”融合生态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是“圈”“区”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做优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打造都市圈的绿色菜园和绿色厨房;充分利用道地中药材资源,打造都市圈康养基地;支持打造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产品双向畅流、“圈”“区”产业深度融合。
做活文化旅游产业,立足建设都市圈生态旅居目的地,发展距离近、时间短、品质高的文旅康养服务业。顺应当前沉浸式、成长式消费需求,打造富涵辽宁故事、充满体验快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态势,突出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赏枫、冬季滑雪的生态旅游观光线、东北抗联与雷锋精神相融合的研学旅行线、辽东民俗故事线、清文化精品旅游线,形成域内外黄金旅游线路;结合共建浑河生态走廊,先行打造沈抚百里滨河绿道;抓住我省申办第27届冬运会契机,共创冰雪运动旅游“辽宁屋脊”品牌。
鼓励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光伏、风能、生物质能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县份谋划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模式,打造东北清洁能源强县。
《建议》提出,协同补短板建机制,提供“圈”“区”融合有力保障。畅通交通循环。内循环上着力升级改造产业路、园区路、景区路、乡村路,织密市县乡村互联互通公路网。沿水库周边,选择适宜线路,将快行道路改造成慢游道路,建设“全民健身生态休闲度假廊道”;外循环上着力按照“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布局,推进县乡之间、县际之间、市际之间、圈区之间互联共融,重点谋划现代机场建设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新建和等级提升项目。
提升综合管护能力。建立畅通高速、资源共享的通信系统,推进“空天地一体”智慧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用大数据守护绿水青山。建立纵向和横向、输血式和造血式、产业培育期和成熟期结合,覆盖水、林、草、湿全生态要素的财政补偿制度,探索进行实物、技术、政策、项目、智力等间接补偿方式。积极引导驻地银行和各类金融、保险机构,拓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探索建立人口管理城乡一元、社会保障城乡平等、土地市场城乡统一、发展规划城乡同步融合机制,促进农村城市共同繁荣发展。